品牌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风起云涌,席卷全球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占据全球面积71.8%的海洋,拥有着全球最丰富的各类资源。海洋,俨然成为时代浪尖上最璀璨的明珠。在这个澎湃的年代,世界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了起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业维艰,步履蹒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业维艰,步履蹒跚

八十年代初,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刚刚起步。如同初生的婴儿一样,对混浊却又充满激情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却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在当时,黄渤海海域的浅海贝类养殖面临着种类匮乏、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为打破困局,1982年,我国的“扇贝之父”张福绥在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从美国成功引进了海湾扇贝,并对海湾扇贝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在总结各国经验、分析大量实验数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成功的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工艺及全人工养成技术,为大规模发展海湾扇贝养殖业解决了苗种供应的难题。

二十世纪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二十世纪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的海湾扇贝养殖面临着长期人工育苗所导致的种质衰退问题。年近70高龄的张福绥院士,不辞辛劳率领团队又开展了“引种复壮”等研究。最终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扇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好景不长,到本世纪末,海湾扇贝养殖再次出现了生长缓慢、死亡率高等问题。因此产业急需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来支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世纪初,任重道远,枯木逢春

二十一世纪初,任重道远,枯木逢春

王春德教授作为张福绥院士的学生,坚定的接过了导师对扇贝研究的“接力棒”。2004年,王春德教授远在秘鲁出差时,发现了当地的紫扇贝。这种个头大、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新贝种,深深地吸引住了王春德教授的目光。在与各方交涉后,决定引进国内。但由于地理环境差异,种苗损失殆尽,所剩无几。直到20075月才终于有了第一批紫扇贝在中国成功着陆。

2014年,千回百折,否极泰来

2014年,千回百折,否极泰来

王春德教授将秘鲁紫扇贝与本地扇贝进行杂交,经过长达几年的反复实验,终于从几千万受精卵中获得了珍贵的杂交后代并选育出优质的“渤海红”新品种。渤海红肉质鲜美、个大、颜值高且适应能力强,品质非常出众,如今已成为黄渤海海域主要的养殖品种。

2016年,机缘巧合,惺惺相惜

2016年8月,王春德教授受邀到加拿大东部城市哈利法克斯参加商务活动,同时出席的还有我国最大的贝类加工企业乳山华信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海军。两位分别在贝类育种和贝类加工颇有建树的领军人物首次见面便一见如故。他们针对当前贝类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彻夜的畅谈,默契十足的两位领头人对彼此都心生敬佩。

2017年,强强联合,铸就未来

2017年,强强联合,铸就未来

贝类育种与水产加工行业的领军人物再次相逢。二人决心共同打造一个水产行业里前所未有的集育种、育苗、加工、销售、冷链物流及旅游和科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贝类产业园。为此,双方充分发挥领域优势、整合优势资源,诞生了味本自然源于海、鲜入四季始于春的水产种业公司——海之春。